杨华访谈易晓明文学这个东西

发布时间:2024/12/14 17:15:25   点击数:
白癜风病友QQ群 http://cgia.cn/news/chuangyi/1669841.html
易晓明接受《杨华访谈》总监:金柏松

易晓明,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跨文化跨媒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委。著作主要有《文化现代主义——平面技术社会与新文学形态》、《意义与形式——英美作家作品风格生成论》《优美与疯癫——伍尔夫传论》;主编有《英语文学与文化研究》、《诺贝尔文学获奖获奖作家作品导读》、《理论与文本》、《土著语数码冲浪者——米勒中国演讲集》等。在欧洲、新西兰、台湾、大陆本土发表论文与访谈百篇。

《杨华访谈》易晓明:文学这个东西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易晓明说在西方国家没有专职的作家,写作是业余爱好,与职业分离。过去文学主要定位在精神层面上,现在社会是物质化的社会,技术让物质会丰富起来,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意识形态有所减弱。她提醒我们对文学的认识,不能再停留在过去精神主导的精英式象牙塔,必须在市场资源配置中寻找更为广阔的天地。她就是本期《杨华访谈》嘉宾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易晓明。

杨华:欢迎晓明老师,从北京远道而来,做客《杨华访谈》!

易晓明:杨老师好!你让我们来一起探讨文学的生存现状和发展,这个提议很好!

杨华:八十年代诗歌盛行、文学崇尚的年代,我也如痴如醉,一路过来,今天看到文学有些失落感。我与好多道友喝茶聊天,大家谈得最多的就是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文学被边缘化,被冷落,大家放弃心不甘,再坚持也不愿像吃丐一样的活着!易老师,你是怎么看?

易晓明:首先我们要弄明白文学在社会这个系统中的定位是什么?现在科学技术是社会最大的主导,而文学相对来说是超越这个社会之上的力量。科学技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经济效益,可以直接与经济挂钩,所以社会的整体方向是向科学技术方面发展,社会快速发展变化带来电子媒介对印刷媒介是个很大的冲击,我们现在的纸媒读本几乎没人看啦,因为文学开始定位在印刷媒介,作为语言阶段的表达文化存在。

杨华:现在社会物质的非常繁荣,而文学好像出现和社会有脱落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易晓明:其实有办法。我们要让文学的边界扩大,可以把影视都纳入进来,文学就不显得弱;影视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文学这个根的。

杨华: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变成,读小说,看诗歌的人越来越少啦,我在想人不看小说、诗歌一样生活,为什么要看?

易晓明:你是从纸媒的角度分析,其实文学的生存方式逐步转变到电媒介上,现在人从手机、电视上不是一样看和听吗?我们只有把很多的影视文化,把文学与物质文化,把文学与艺术文化融合在一起,让文学艺术有更加广阔的天地,也就更有活力。

杨华:哎,这有道理。我们现在对文学的认识是一直停留在书本上,停留在过去的精神层面。

易晓明:是呀!那我们如何去转换?必须把文学向文化方向做个调整,这样我们就能够实现文学更大的影响力,转变成市场化。

杨华:我国的文学在历史的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建国阶段!在这个时候政府应拿出一定经济来帮助文学支撑过渡?

易晓明:面对今天的生活状态,你指望政府来救,也不太现实。

杨华: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过去很从事文学创作的人逐渐从商,年轻人几乎不选择这条路。

易晓明:以前计划经济体制,文学作为政府功能部门,创作队伍人员都是国家财政包养,社会发展到今天,财富极大丰富,也就是说我们的职业和爱好不一定一致,是可以分离的,比如说我能做一个企业的中层管理,中管的工资也很高呀!

杨华:你是研究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的,我咨询一下,在国外作家的生存状态是怎么一回事?

易晓明:我们国内是“圈养”,在西方是野生的,没有专职的作家,他们就是个业余爱好,专门有吃饭的职业。

杨华: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没有更多的闲时,像我们六七十年代,一本小说看几个月,那不要饿死人呵!

易晓明:你看那个体制本身也有些衰弱,无非我们开始转型和文化结合,所以现在网络文学选手他们就是去掉那些形而上学的东西。

杨华:也是!现在人坐在家里面,手机一刷全世界的小说都看到。当下生活快节奏,快餐文化是主流,还是过客?

易晓明:是呀,发行量也不得了!还不是科技发展产生作用!

杨华:你发出一个信息,我立马接受产生共鸣。譬如过去我们主流媒体电视台,上一个节目要领导层审批才能录制、播放,自媒体时代网络十分发达,现场发生的新闻分分秒秒就发出去,当电视台播出时已经新闻变旧闻。

易晓明:电媒介使社会与艺术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科学与技术带来各个领域变革,电媒的感官化兴起,文学不再是超越于物质之上的理想王国。

杨华:物质再丰富,人类心灵关怀的东西只有文学来慰藉,其它媒介无法替代?

易晓明:这个肯定。新的电媒介动力强劲,改变了过去文学的上层建筑属性,使之成为“穿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整个界面”的存在,但科学技术缺失人文关怀。

杨华:文学之初是印刷载体传播,现在进入电媒介传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一个是印刷时代,一个是电媒介时代,我们生活在两个不同时代,两种不同的科技,所以科技影响文化的背景!印刷和电媒介已经成为文学划时代的分水岭。

易晓明:现在自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对主流媒体的冲击,发生挑战。

杨华:自媒体门槛也低,是野生的,原生态的,原汁原味,接地气,受众面广。

易晓明:如电视剧不断要用文字去改变,不断从文学里吸取东西,文学是个母体,所以文学的定位我们要去重新界定,重新思考。

杨华:如果从文学母体的功能性外延角度考虑,那范畴大来。

易晓明:当然,过去我们写小说、写诗歌就叫文学,现在很多的影视我们很大程度上同叫文学,因为它本身也需要文学这个母体,很多东西要从文学里去提炼。

特邀美审:晓夫

文字特编:柳吉

美术编辑:青亭

《杨华访谈》创立于公元年。是由《海上画坛》报刊传媒和“东方艺术风云榜”联合打造的上海都市文化品牌,立足上海,服务全国。勇做探索先锋,侧重邀请艺术界极具代表性嘉宾入座,直面他们艺术人生,揭示其丰富的内心世界,透视其艺术造诣,揭秘当今艺坛风云人物。

告诉你:他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这并不是他们的传奇故事,而是他们真实的生活写照。他们用心血捍卫着艺术的尊严,用不平凡的事迹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历史永远铭记着他们。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xpx365.com/jsyl/5825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