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250406/j8vdfet.html 文/富晓春 我居住的是全封闭式的小区,小区大厅装修豪华,据说那个庞大的长方形水晶吊灯就要十几万。在大厅左向墙壁上,悬挂着一只醒目的与大厅格格不入的铁皮报箱。在这样一个豪华的“公共客厅”,悬挂着这样一个铁皮报箱,确实有点意外,给人一种“鸡立鹤群”的感觉。 实不相瞒,这个报箱是我挂的,上面写着我家的幢号、楼层和房号,它目前是全小区唯一在使用的一个报箱。我家的报箱怎么会挂在小区大厅里呢? 我是一位读报纸长大的“六○后”,平时喜欢给报纸副刊写点小文章,对纸媒怀有特殊的感情。想当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纸媒鼎盛时期,全国报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我生活的那个小城,家家户户都订报纸,连街头巷尾的工商业户也订,各家各户门口都挂有报箱。十字街头、弄堂口,随处可见零售报刊亭。每当黄昏降临,居民们习惯围坐在自家门口看报纸侃大山。那是一个全民读报的时代啊!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读报纸的人越来越少,境遇也愈发艰难。那天我正在某单位办事,一文友告知我的一篇文章在当地报纸副刊发表了,我便想寻找一张报纸先睹为快。可当我寻遍楼上楼下多个办公室,竟然不见一张报纸,最后在清洁阿姨存放楼道的清洁袋里找到了那张刊有我拙作的报纸。那一沓沓捆扎整齐的报纸,竟然都是原封不动的,敢情就没有分发啊。我将这个情况反馈给这家单位,一位负责的主管不以为然地说:“现在谁还看报纸啊?” 听了主管的话,我心寒至极。但仔细一想,对方说的也是大实话,现如今读纸媒的人日益见少,特别是年轻一代。当然,不读纸媒绝不能说他们就不看报不看新闻了,他们大都习惯于在电脑、手机上冲浪浏览,因此只能说是如今的阅读方式选择太过繁多,他们不习惯读纸媒罢了。 原先我住在老城区,没有住宅小区的概念,送报员骑车到楼下脚往地上一撑,直接将报纸塞到报箱,收看报纸还算及时。后来搬到新的封闭小区后,反倒不能及时收看报纸了。新小区的每幢楼下都有投报箱,但大都形同虚设弃之不用。送报员没有将报纸投递到报箱,而是随意堆放在小区大厅服务台,也从不分拣,由订户自行取用。 送报员为什么不投报箱?我问送报员,对方说物业不让他们进小区送报;我去问物业,物业说可以进小区投递,只是规定不准骑电动或自行车而已;我又去找送报员,对方说现在的小区这么大,走一圈都要老半天,不骑车投送还不跑断腿啊。最后,我只好向投递主管部门反映,可投递主管部门支支吾吾答非所问。我终于明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是一个谁也解不开的结啊。 兜了一圈回来,还是自己想办法吧。我到小区物业去见经理,我说,我要在大厅悬挂一个私人报箱。物业经理头摇得像拨浪鼓,坚决不同意,他说,我们小区大厅如此高大上,怎么可以悬挂报箱这类东西呢。我说,这么大的小区,竟无小小报箱立足之地,难道让我将报箱挂到大街的电线杆上吗?后来经我好说歹说经理总算勉强同意,但有两个条件:一是万一挂的人多了,得马上撤下来,还要我保证第一个撤;二是报箱不能自制,要正规厂家出品。对经理提出的条件,我一一答应。我在网上专门订制了一个铁皮报箱,连门牌房号都是厂家制作的。 我的报箱挂出以后,过去了三个月,小区里一片寂静,没有人要求挂第二个。这是值得庆幸的事,意味着我的报箱可以在小区大厅安家落户。但同时也忧虑重重,说明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五六百户人家的小区,看报纸的人不多,报箱对他们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也就是说,我的那个挂在小区大厅的报箱,是目前小区里唯一在使用的最后一个报箱。 那么,这个报箱的命运又将如何呢?有了报箱,我征订的报纸再也不会丢失了,但也出现了新的问题:报满为患。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送报员偷懒隔三岔五地延误或隔天送,送来的报纸大都是旧闻,我懒得去拿;二是现在的报纸网上大多有电子版,电子版比纸媒来得快,我图省事干脆就在手机上浏览算了。这两种情形互相作用,送报员送报越不及时,我就越不想去拿报,这简直是个“死循环”。信箱填饱肚子以后,送报员就将报纸折成一个个三角尖纸飞机的形状,插在报箱的入口处或报纸的缝隙间,过不几天报箱就像一头贴墙展翅飞翔的怪兽。有好几次,物业那边传来“最后通牒”,说我的报箱有碍观瞻,如果再不及时清理,就要无条件“驱逐出境”了。 近年来,传统纸媒四面楚歌逐渐走向衰退,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据报载,目前整个报纸市场不容乐观,纸媒停办或合并已不是新闻,大部分的纸媒“吃不饱,养不活”,岌岌可危。那么,纸媒到底何去何从?有天傍晚我到大厅去拿报纸——准确地说应该是清理报纸,几位熟悉的邻居正在高谈阔论这件大事,不过他们的话题有点小:富老师的报箱还能挂多久?我拍着胸脯说,这点不用担心,我的报箱会永远挂下去!其中一位立马反驳说,你的儿子也会挂下去吗?我竟然无言以对。 我与几位在报界谋事的朋友,曾经讨论过这个问题。乐天派认为,报纸是“永不消失的电波”,即使没有读者,也会生存下去;悲观派认为,纸媒走下坡路已既成事实,消亡是迟早的事;中间派则认为,报纸绝不会消亡,但它会以另外一种形态存在。有位资深报人的预测还挺有想象力,他说,不远的将来,报纸会改变原有的阅读功能,它就像现如今的马车一样,不再是代步的工具,而是一种承载文化记忆的艺术品! 未来不是梦,但它永远是一个值得期待的谜。在这篇文章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忍不住要问:你有多少时间没读纸媒了?一天,几天,几周,几月,半年,一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我曾经是一个狂热的读报者(指纸媒),蓦然回首,发现自己的读报方式早已今非昔比,过去那种每天捧读报纸的习惯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或即将不复存在,我的内心不免沦陷于一种不舍与惆怅的情绪里难以自拔。每次到小区大厅拿报纸,看着满大厅的人在埋头戳手机,我心里也不免要自问:我家的报箱还能挂多久?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xpx365.com/clcs/5858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