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时空的日本艺术葛饰北斋伊藤若冲若在

发布时间:2023-4-5 18:20:21   点击数:

浮世绘美人图与初音未来、招财猫与HelloKitty,这些古今合璧的海报作为文化形态的一部分见诸于日本街头,对传统的敬畏和对新事物的接纳,使其文化多元而迷人。东京国立新美术馆一场因为疫情而关闭的特展“古典x现代-超越时空的日本艺术”以两两对比的形式梳理了古典与现代的关系,展览虽暂时无缘观看,但以策展方给出的艺术家名字为线索,或可勾勒源自传统的图像文化在日本当代艺术中如何转化?

尾形乾山,《绣绘百合形向付》,江户时代(18世纪),美秀美术馆藏

minperhonen,《RingFlower》,-06年秋冬

琳派传人尾形乾山陶器上的图样化为皆川明(其品牌minperhonen)手中的一块花布;是镰仓时代的佛像刀剑化为当代日本艺术的创造力;还是伊藤若冲、葛饰北斋在当下以各种形式转化:

葛饰北斋,《富岳三十六景神奈川沖浪》,江户时代

葛饰北斋×望月寿城:从江户百态到世间当下

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是享誉世界的“明星”,在他70多岁时(年)江户永寿堂出版社发行这位艺术家后来最负盛名的作品《富岳三十六景》,其中《凯风快晴》里赤色的富士山、《神奈川冲浪里》的不动声色的大浪成为了遍布世界的图像。

在《富岳三十六景》中,葛饰北斋以独有的组织能力,变幻着不同的视角,有时富士山占据画面主导位置(如《凯风快晴》、《山下白雪》等),而有时却只是画面一角,成了主人公眼中的风景(如《五百罗汉寺》《隐田水车》等),虽然富士山在每幅画中的比重不同,但都照亮了周围的景物,将人与自然的距离缩小。

葛饰北斋,《富岳三十六景凯风快晴》,江户时代

望月寿城,《有点好笑的三十六景刮胡子的富士山》,

这些浮世绘作品除了描绘了日本江户时代的面貌风俗,也将东方特有的审美和不合物理常识透视之法传递到西方世界。而在《富岳三十六景》之前,葛饰北斋的年发表《北斋漫画》也出版至今,甚至有学者认为这是日本漫画的开端。

那么,如果葛饰北斋生活在年后,他会创作出怎样的图像?年出生的日本漫画家望月寿城(しりあがり寿,流星課長)对《富岳三十六景》的“改造”是否可作为一种当代视角的再诠释?再望月寿城的画面中,《凯风快晴》中富士山上的“苔点”被一把剃须刀抹去,这是否可以理解为现代文明中的推土机?在“武州千住”中,面向水面的农夫拿起手机拍下眼前所见;在小名木川和隅田川合流处的“万年桥”则加上了许多现代化的交通标示,原本万年桥的弧线完美被掩盖,桥上步履匆匆的行人也已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替代。

葛饰北斋,《富岳三十六景深川万年桥》,江户时代

望月寿城,《有点好笑的三十六景最新收费站》,

这批作品曾在年在墨田北斋美术馆展出,将葛饰北斋辨识度极高的作品《富岳三十六景》演绎为《有点好笑的三十六景》,望月寿城自嘲说,葛饰北斋看了大约要苦笑吧。

望月寿城对葛饰北斋作品的在演绎在墨田北斋美术馆展出

虽然望月寿城所从事的漫画工作并不在主流艺术语境中,但他却是“二次元”世界的“明星”,毕业于多摩美术大学的他在任职麒麟公司插画设计师的同时,从事漫画创作,而之所以称其为“流星课长”是因为他的漫画《流星课长》等超现实主义作品让他收获了搞笑漫画家的评价。他也擅长使用时事、家庭、工作题材创作,并在漫画中以幽默地讲故事的方式融入社会学和哲学观念。1年,望月寿城获“手冢治虫文化奖”,手冢治虫生前也曾评价他为“一个非常会画画的人”,甚至认为,其创作的《优雅的春天》(エレキな春)是一部难以模仿的作品。

葛饰北斋,《富岳三十六景武州玉川》,江户时代

望月寿城,《有点好笑的三十六景废旧电视》,

日本漫画也曾被翻译为“图片骚乱”,这是对19世纪后期以来日本图像艺术的一种描述,直至今日,日本漫画在全球拥有愈来愈多的粉丝,当下的人再比较再以当下的漫画比较河锅晓斋或月冈芳年,发现他们当时的大胆和神韵至今无人超越。

去年,大英博物馆曾举办日本漫画展(Mangaマンガ)策展人将月冈芳年与井上雄彦的《浪人剑客》系列并列,并认为这部讲述日本江户初期剑客宮本武藏冒险故事的漫画是西方观念中的“绝地武士”,而手冢治虫在欣赏葛饰北斋版画和绘本的同时,也将迪斯尼卡通融入创作之中,这也刚好反射日本艺术乃至各个层面本土与外来文化融合发展出的新面貌。

疫情期间,望月寿城在《朝日新闻》上发表的漫画

正如同望月寿城将《神奈川冲浪里》转译为《从太阳看到的地球》,画面中原本风浪中的小船变成了地球,这是视角的转化,更是宇宙观的转化。

望月寿城,《有点好笑的三十六景从太阳看到的地球》,

曾我萧白×横尾忠则:“奇想画家”对异想世界的痴迷

曾我萧白(-)是活跃于18世纪京都的“奇想画家”。关于他的出身至今仍有很多谜团,据说他出生于京都的商人家庭。从其画风看,被认为受狩野派旁系高田敬辅和云谷派的影响。作为室町时代的传奇水墨画家,他以单色水墨自成一派,其中涵盖了中世纪以来的禅画精神、文人画气质,以及王阳明心学。他留存至今的作品不少,但有确切创作年代的却不多。其中《群仙图》(屏风)被认为是他35岁左右在伊势地区停留时所做,也其画技发挥得淋漓尽致的代表作,千奇百怪、异想天开的造型与水墨浓彩交相辉映。画面人物包括扁鹊、吕洞宾、林和靖、西王母等,穿插有仙鹤、鲤鱼等祈求长生不老的吉祥图案,所以猜测其为订制作品。清代乾隆年间刊刻的《晚笑堂画传》(上官周晚年创作的古代名人画像集)中可见类似的造型和服饰,故认为曾我萧白可能参考了相同系统的插图本。

曾我萧白,

《群仙图屏风》(局部),江户时代,东京艺术大学藏

曾我萧白虽不如同时代的池大雅、圆山应举、与谢芜村被广泛接受。但现存的大量曾我萧白赝品中可知,他在当时人气颇高,但明治以后就渐渐淡出了美术史直至年在《美术手帖》连载辻惟雄的《奇想的族谱》时被再次提及后,重新受到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xpx365.com/clcs/5715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