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了夜要这样去补 这些补救之法,只供世界杯期间暂用,起些亡羊补牢之效,不可恃此长期熬夜。否则,我这补救之方反成害人之药了,罪过! 世界杯期间天天熬夜看球,身心俱疲,体重也降了好几斤,整日处于半梦半醒之中,深感吴清忠先生倡导早睡觉的良苦用心。又见电视台报道因看球伤身体,感冒、消化不良、失眠、心脏病、高血压、无医院的急诊大厅。以前都好好的,一看球就病了,唉!都是熬夜惹的祸。 夜里是人们长气血的时间,也是肝脏工作的时间,对人体的健康极为重要。但4年一遇的世界杯亦难以割舍,人生能有几回搏,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对心灵的震荡似乎让我们永远能找到年轻的感觉。健康与激情,鱼与熊掌是否可以兼得呢?我在此提供一些补救方法,给那些和我一样缺乏理性自制的朋友们以暂时的慰藉。 从经络上讲,夜里11点至凌晨3点乃胆经和肝经的流注时间,此时肝胆经气血最旺。但这些气血是用来进行重要的人体代谢工作,如果挪为他用(如过多地供应给大脑、四肢或肠胃),人体推陈出新的工作就无法正常完成,体内陈旧的废物不能及时排出,新鲜的气血也无法顺利生成,所以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很大。 肝开窍于目,夜里看电视、电脑最耗肝血,白天就会两目酸涩、脾气暴躁。如果再吃点夜宵,喝点冰镇啤酒,把供应给肝的气血抢到胃来消化食物,就会造成肝胃气血都不充足,两相损害。 补救的方法有: 怕热口渴、无厚腻舌苔者,夜服六味地黄丸。 若眼易酸涩难睁,服石斛夜光丸、石斛明目丸、明目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皆可。 若心烦躁热难睡,服一粒牛黄清心丸。 若心慌气短难睡,服一瓶盖柏子养心丸。 若喝冰镇啤酒,需与大枣同服。大枣性温,可祛胃寒,又能解酒毒,还可养血安神、润肠通便。 若同时又吃肉食,可服加味保和丸,白天常服些参苓白术丸更妥。 若属于气血虚、面色苍白、畏寒怕冷的,夜里可服十全大补丸、桂附地黄丸。 若大便无力、心慌气短的,可服柏子养心丸、补中益气丸。 晨起体倦无力、口干咽燥者,可服人参生脉饮,也可常含服些质地好的西洋参。 这些补救之法只供世界杯期间暂用,起些亡羊补牢之效,不可恃此长期熬夜。否则,我这补救之方反成害人之药了,罪过! 预防、治疗一切中老年疾病的金鸡独立法 曾将自己想象成是一个冲浪运动员,想象自己在惊涛骇浪中起伏跌宕的感觉,充满激情,一会儿就会浑身出汗。 身体有病,中医认为是阴阳失调,不平衡,但是这个概念太过笼统,细分之可以理解为五脏六腑之间相互谐调的关系出了问题。有些人罹患的是肢体病,似乎也需归于五脏六腑与四肢百骸之间的不和谐所产生。如此推而论之,问题就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没有点中医知识的人就很难理解。所以,有没有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以直接来调节身体的平衡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是出乎意料的简单易行,那就是金鸡独立健身法。 只需将两眼微闭,两手自然放在身体两侧,任意抬起一只脚,试试能站立几分钟,注意!关键是不能将眼睛睁开。这样你调节自己的平衡就不是靠双眼和参照物之间的协调,而是通过调动大脑神经来对身体各个器官的平衡进行调节。在脚上有6条重要的经络通过,通过脚的调节,虚弱的经络就会感到酸痛,同时得到了锻炼,这根经络对应的脏腑和它循行的部位也就相应得到了调节。这种方法可以使意念集中,将人体的气血引向足底,对于高血压、糖尿病、颈腰椎病等诸多疑难病都有立竿见影的疗效,还可以治疗小脑萎缩,并可预防美尼尔、痛风等许多病症。对于足寒症更是效果奇佳。这是治本的方法,所以可以迅速地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有朋友说,金鸡独立现在一站能5分钟脚不沾地,觉得有些枯燥,不想练了。 其实,金鸡独立我们可以练得有声有色、乐此不疲呢! 记得我当初练此功法,曾将自己想象成是一个冲浪运动员,手里也虚拟着(想象着)攥着一根绳子,有意将身体倾斜,闭上眼,想象自己在惊涛骇浪中起伏跌宕的感觉,充满激情,一会儿就会浑身出汗。 如果再加上一些你喜欢的音乐就更加趣味盎然了。 玫瑰的激情——补肾最强法 这个功法动作简单,看似平常,但若是掌握了其中的心法要诀,那真是“补肾之峻猛,强身之迅捷,无出其右”。这是现年86岁、仍能以一敌五的太极拳名家、我的恩师李宝良先生的养生秘法。 周日一早,我便接到快递公司打来的电话,说朋友有包裹送给我,我告诉对方我的地址,他们说马上送到。大约一个小时以后,我打开门,迎面的是一位身着职业裙装、怀抱一大捧红玫瑰的漂亮女孩,她说:“您是郑先生吧,这是您朋友送给您的花,请查收。”“送我的?”我惶惑地看着对方,没敢接。“对了,还有一封信。”她从花束中拿出来递给我。我连忙打开看:“亲爱的郑老师,我们不怕扎伤手指,亲自为您挑选了22朵最好的玫瑰,祝您健康幸福、好运常在——您的粉丝们。” 我的心突突直跳,脸也涨得发热,手也有点帕金森似的接过了这火红的玫瑰。年近不惑,这种少男少女才有的激情心动真是久违了。 回到屋里左思右想,想不出是哪位朋友对我的厚爱,但真得谢谢她,让我瞬间年轻了20岁。一个小时后,心情慢慢地平静下来,想起刚才的失态不禁哑然失笑,但心里仍是很温暖的感觉。 朋友的支持就是最好的动力,粉丝们让我年轻,我也得给朋友们回赠点最好的东西,才是礼尚往来。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一种很棒的健身运动。这个功法动作简单,看似平常,但若是掌握了其中的心法要诀,那真是“补肾之峻猛,强身之迅捷,无出其右”。这是现年86岁、仍能以一敌五的太极拳名家、我的恩师李宝良先生的养生秘法。8年前,我有幸被恩师收为关门弟子,口传心授了一套老人家独创的养生绝学,真是受益无穷。不过恩师也再三叮嘱:“医不叩门,道不轻传。”不知今天被这22朵玫瑰引出的冲动,会不会遭到恩师的詈责。 其功法动作: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宽,双臂上举伸直,在脑后交叉,此时小腹略向前倾,双手尽量向上伸直后压,所有力量、意念集中在腰椎。然后力量从腰椎发出,令两臂以最大弧度从脑后向身体两侧压下来,同时下蹲,两手最后在两膝间交叉。结束时意念集中在前脚掌5秒钟,脚后跟不可离地(在两臂向两侧下压时,胳膊不使一点力量,完全是腰在用力)。再站起时,前脚掌先用力,作为起动能量;紧接着将所有力量、意念再次集中在腰椎,两腿不要用一点力量,逐渐站起。两手一直交叉,从胸前直上头顶到脑后(站立过程中身体头脚在后,小腹向前,身体呈弓形)。 呼吸方法:身体下蹲的整个过程呼气,身体向上站起的整个过程吸气。在呼吸转接时略屏息两秒钟(最好用腹式呼吸法)。练习多长时间应根据个人体质而定,以不觉疲劳为宜。练后很多人会觉腰酸,需要用两手攥空拳,轻轻捶打后腰。 通常练两分钟就会浑身微汗、脚掌发热。有人会打嗝、放屁。至于长期效果,大家自己去感受吧。如出现腹痛,腰酸等不适症状,可按摩复溜、太溪穴,很快可解决。如果再配合金鸡独立一起练,那就更妙了。 有什么难的,还堪称是什么秘诀!许多人会有这样的感叹。但这确是心法,就跟哥伦布能将鸡蛋立在桌上一样的简单。其实是一层纸,但对很多人来讲,却永远是一座山。 生气就按“消气穴” 你一会儿说阴包穴能消气,一会儿又说太冲穴能消气,到底用谁来消呀?这让我很难说清,借用刻舟求剑来略说一下:病已变矣,而穴不变,治病若此,不易惑乎?其实,哪个穴又不能消气呢? 那年8月去香港出差,顺路去拜访了一位同道。他是3年前从内地去香港开私人诊所的文安兄,由于用针灸治好了一位香港富豪的风湿痛,富豪便出资在香港为他办了一个诊所,据说在当地已小有名气,来就诊的也都是些有钱的商人。他的诊所是坐落在山间的一幢二层小楼。在香港寸土寸金之地,这样的格局可谓是身价不菲,里面的装潢更是古色古香,真有点山林隐客的味道。 文安兄急匆匆出来相见,又急匆匆消失了,让他的助手陪我在客厅喝茶。我感到自己来得不是时候,正准备起身告辞,文安兄又急忙忙跑了进来,并连连致歉,说怠慢怠慢,晚上一定请客谢罪。我打趣道:“病人多得都要跑步来治了。”他说:“就一个腿疼病人,我这半天还没搞定呢!”对于文安兄的针灸术,我还是很佩服的,通常的腰腿痛,一针就能有效。今天这是怎么了?他看我疑惑地望着他,便拍了拍我的肩膀,说:“老弟,要不你帮忙给看看,这是我一个非常重要的客户。”我说:“我哪敢班门弄斧呀!”他执意道:“哪里,你要一出马,我对这老主顾也算是有个交代了。” 于是他把我引进诊室,他的两个助手正在给那位患者在腿上拔罐。我让他们把罐先去掉,扶患者坐起来。这是个50多岁、体态丰腴的妇人,此时已是一脸的不满。文安兄略带夸张地将我吹嘘了一番,那妇人用极锐利的目光审视着我说:“你的医术真的这么厉害?”一脸的不信任,一丝笑容也没有。 我很少碰到对我这么无礼的病人,我笑着对她道,“您又不是什么大病,不用那么高的医术。”她说:“你能知道我有什么病?”我显得一脸轻松,微笑着对她说:“摸了脉就知道了。” 她此时脸上的肌肉略微缓和了些,伸出手来让我号脉。摸其肝脉弦紧如绳,肾脉却细涩无力,而肺脉、膀胱脉皆浮紧有力。我胸有成竹地对她说:“您的病从表面看是腿疼,但根源却不在腿,而在肝,必是您先生气,再受凉,腿才疼的。” 她听我这么一说,脸上立刻堆满了笑容,连连拍手说:“对呀,对呀,我昨天下午与我的合伙人大吵了一架,气得我晚饭都没吃。夜里睡觉时心里发热烦躁,我就把空调开得很大,早上就这条腿冰凉,后来就痛得走不了路了。不过刚才安先生也说我是受寒了,可扎了半天针也没用呀,还给我拔罐子,越拔越疼。” 我说:“安先生扎的穴位都对,只是他没想到您是个爱生气的人,所以没给您扎‘消气穴’。” “还有‘消气穴’?太神了,在哪儿?”这厉害的妇人此时像个好奇的孩子,拉着我的手让我快指给她看。 哪里有什么“消气穴”,我给她找的是大腿内侧的阴包穴。我对她说:“您一生气,肝就紧张,也就是通常说的肝火旺,同时整条肝经都会弦紧拘挛起来。肝火一起,火性上炎,气血便不下行,腿上没有充足的气血抵御风寒,则空调冷气乘虚而入,所以腿就疼了。因此要治腿疼,只要推开肝经上的郁结让气血下行就好了。” 于是我让她先摸到“消气穴”,发现这里有一段硬结。我用手掌顺着肝经从大腿阴包穴轻轻往下揉推。一开始推她疼得直叫,可两分钟以后她就说一点也不疼了。我让她下地走一走,她走了两圈,还做了个下蹲,都一点不痛。此时她已是满面春风,还极力邀我去她家做客呢。 我谢绝了她的好意,将她送走,回到客厅和朋友叙旧。文安兄对我的治疗仍有些不解,问我道:“我刚才给她扎的都是通经络祛风寒的,甚至用上了‘烧山火’的绝招(针灸中一种能使机体迅速发热的手法),可她小腿还是冰凉。你一揉阴包穴,她马上脚都变热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呀?” 我边用手比划边对他说:“她小腿冰凉,是因为她气血下不来,瘀阻在肝经,你强通膀胱经只会让她经脉更紧张,即使加上足三里补气血也补不上。就像一根绑紧的绳子,你越使劲拽它它就越紧,必须要找到绳扣才行;这阴包穴就是绳扣,所以一揉,所有的经脉就都松开了。” 晚上我和文安兄到酒店痛饮了一番,他在异地难得遇到知己。他说:“我的病人里得肝病的很多,兄弟有什么好的方法吗?”我举起酒杯对他说:“少喝酒,别生气,就是最好的方法。” 记得吴清忠先生在他的《人体使用手册》中强调大家要多揉肝经的太冲穴,这真是金玉良言!揉太冲穴既可解郁散结,又能舒肝健脾,对于爱生气的人来说真是个法宝,它才是真正的“消气穴”。我这样说有人会很困惑:你一会儿说阴包穴能消气,一会儿又说太冲穴能消气,到底用谁来消呀?这让我很难说清,借用刻舟求剑来略说一下:病已变矣,而穴不变,治病若此,不易惑乎?其实,哪个穴又不能消气呢? 六味地黄丸不是补肾的通用专方 六味地黄丸是宋代幼科(儿科)专家钱仲阳专门为小儿先天不足准备的一剂良药,用以治疗小儿五迟之症(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现在大人们争先买来补肾虚,甚至有很多人竟把它当成了壮阳之品经常服用,从此,小儿们的药典中便再也找不到六味地黄丸了(哪位家长敢给孩子吃呀),六味地黄丸似乎成了补肾的通用专方。 不久前,一个朋友告诉我,医院值夜班缺乏睡眠,结果10多年不见,最近变得虚胖、脸色苍白、嘴唇无色、眼圈发黑,医院一查血色素变成了7.1克,典型的贫血。她结婚几年了,很想有个孩子,医院看病;那里的医生给她开了六味地黄丸,说她老怀不上可能是因为肾虚,需要补补。朋友得知后就来问我可行不可行。她这个同学虚胖、脾胃不好、贫血,应该考虑从脾胃治疗,改善睡眠,以解决贫血,此时六味地黄丸是解决不了她的问题的。借此话题,我来讲讲这几种叫人分不清的地黄丸吧! 受广告的影响,很多人都觉得自己肾虚,要补肾,人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六味地黄丸。其实六味地黄丸是宋代幼科(儿科)专家钱仲阳专门为小儿先天不足准备的一剂良药,用以治疗小儿五迟之症(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现在大人们争先买来补肾虚,甚至有很多人竟把它当成了壮阳之品经常服用,从此,小儿们的药典中便再也找不到六味地黄丸了(哪位家长敢给孩子吃呀)。六味地黄丸似乎成了补肾的通用专方。 其实,名声显赫的六味地黄丸并不是万灵丹,它有非常严格的适应证,只适于阴虚有热之人,所以是肾阴虚常用的一副药。你可能分不清阳虚阴虚,其实判断肾阴虚只要记住它最明显的特征:口干舌燥,总想喝水,同时还伴有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失眠心烦、睡觉出汗、手足心热、脑空耳鸣等症状。这么一界定,能吃此药的人就不多了。 哪些人不太适合此药呢?畏寒怕冷、不喜饮水、睡觉流涎、痰多湿重之人,尤其虚胖的人、脉缓之人(除了运动员),基本上都是湿寒体质;咳嗽痰多,痰色白而清稀,容易咯出,并伴有胸脘满闷、呼吸不畅、纳差食少、身重困倦、舌苔白腻、腹胀消化不良的人,就更不适宜了。 总之,此药无半点壮阳之力,(肾、脾)阳虚之人绝对忌用;肝火过旺之人服此药犹如火中添柴,亦不适宜。平常体质的人,不寒不热,想用此药补一补也未尝不可,那就需在空腹饥饿时或口干欲饮时再吃此药,最易吸收且有益无弊。 此药还有一些主要管肾阴亏虚的“兄弟姐妹”: 1.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 两药功效相似,后者祛肝火的功效略强。 主治肝肾阴虚所致的眼睛干涩、迎风流泪、视物不明,还有防治高血压的功效。 2.麦味地黄丸 在六味地黄丸里面加上了麦冬(润肺、滋阴、祛心火)、五味子(纳气、平喘、止咳嗽)两味药。 主治肺肾阴虚之咳喘(久咳气喘,痰少而咳或干咳无痰,伴有腰膝酸软、气短无力、动则出汗、时发低热)。还有就是,经常讲话太多、咽喉干燥、咳嗽无痰之人(慢性咽炎)也可选用。 3.知柏地黄丸 在六味地黄丸里面加上了知母、黄柏两味祛火药,以治疗肾阴虚而又火气偏盛的人。和六味地黄丸的区别是,在六味地黄丸适用的症状基础上还有头晕耳鸣、咽干腰酸、小便黄赤或浑浊、尿频数而热痛。这是知柏地黄丸的主症,特别是小便黄赤。 4.耳聋左慈丸 即六味地黄丸加上磁石、石菖蒲、五味子。 主治耳内常闻蝉鸣声(耳鸣),夜间更甚,听力渐差,伴有心烦失眠、头晕眼花、腰膝酸软、遗精盗汗等症状,适合阴虚型的神经衰弱患者。 下面再谈谈治肾阳虚的成药。 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即六味地黄丸加上肉桂、附子两味大热强阳之药。由于加了两味补肾的热药,许多中医师便把它当成了治疗阳虚的法宝;只要患者说自己怕冷畏寒、手脚冰凉、腰膝冷痛,或阳痿早泄、倦怠乏力,那十有八九便会给你开这个药了。其实,这个药对真正阳气虚弱体质的人百无一效。 这方子的原意为“阴中求阳”,也就是说平常体质的人,由于饮食劳倦等原因造成了体内的精血(阴)一时性的缺少,而不能及时转化成阳气来温暖四肢,造成一时性的虚寒,或先天体质中阳气略显不足,稍感怕冷,但又不是阴寒无火之人,这样才适用。所以如果总是口干、喜饮热水而又畏寒怕冷的人较为对症。 玄妙五行治疑病——导引法 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好东西实在太多太多了。每当从《黄帝内经》等典籍中学了个一招半势,得心应手,就不禁心生无限感激之情,真要向苍天叩几个响头,以遥拜先知大德的在天之灵。难道我们竟要将家中的财宝视如垃圾,弃如敝履,用手里的茶盅去估算大海的深浅,用裁缝的皮尺去测量天空的高低,在无限的宇宙里画地为牢、打造铁窗,让人们都隔窗而望,并美其名曰为“科学的视野”。如果科学真是如此的浅薄,我们不要也罢。 前面介绍过,中医常用六大法门:砭、针、灸、药、按跷、导引。其中的导引之法是集前五法之大成,调节经络的升降顺逆,因势利导,以强济弱,便可将体内多余之能量转移到气血虚弱之部位,而无须白白泻掉。肆虐之洪水反成发电之动能,岂不快哉!通常我们有了胃火便吃牛黄清胃丸来泻胃火,有了肝火便吃龙胆泻肝丸来泻肝火,心火盛吃导赤丹,肺火盛吃抑火丸,似乎一上火便必须要泻,顺理成章。其实,“邪火”也是一种身体的能量,也是要耗费人体的大量气血来推动运行的。如果人身体五脏之间的气血是平衡协调的,便不会产生某脏偏旺上火的情况,因为五脏的功能既相互推动又相互制约,如果某脏腑气血偏旺,必然同时会有脏腑气血虚弱。导引法就是将那些气血过盛的脏腑的多余能量转化到气血衰弱的脏腑上。这种自身的转化没有能量的浪费,是人体无污染的绿色能源。 金庸金大侠曾在他的多部作品中有过类似导引法的描写。例如有人练功走火入魔,疯狂难以自制,这时只要有个大师级的人物点上几个要穴,再略加推按,只需片刻,那人便会转危为安、狂躁顿消。这种描述绝非空穴来风,这也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武林绝学,只要知其扼要,你何尝不可以小试牛刀呢? 这里面运用的是中医五行学说,此学说既是中医的入门基石,又是登堂入室的捷径。可越是好东西越是广遭非议、少人参悟,现在竟成了某些人诋毁中医理论的佐证,嗤之为最不科学的“迷信残渣”。所以,导引法几近失传。 这里举两个简单的导引法,让朋友们大概了解一下。若意犹未尽,可自行去参研五行之法。 邻居大姐50多岁,常年抑郁不舒,总想大哭一场,腹胀但能食。诊其脉胃旺肝虚,右肾亦强,常气胀至腋下。取大肠经二间穴,只揉两分钟,便肚中肠鸣,连放响屁,腹内顿觉舒爽,胸中畅快。二间穴为大肠经“荥水穴”,大肠为金,取此穴“泻金补水”,泻金则金不克木,补水则水能生木,且泻金即是泻胃土,使土不侮木,诸法皆护持肝木,使肝气条达,气郁之症随屁而解。 某朋友,男,46岁,突然头痛欲裂,服止痛药无效,找我急救。摸其脉,心脉旺,脾脉虚,正是牛黄清心丸的主治症。牛黄清心丸泻心火而转生脾土,取五行中“火生土”之意。一药而两治,能量转化而不耗费,是为导引玄机。当时手中无药,但“诸穴即是诸药”,随手拈来,先按摩整条心经,以泻心火,然后点掐神门穴(输土穴),泻心火而转生脾土,同样是“火生土”。由深知心火旺、脾虚,脾经必“虚不受补”,所以先点按脾经之大都穴(荥火穴),以便和心经顺接,然后点按脾经太白穴(输土穴)将心经之能量储藏于脾,此导引过程即告完成。前后5分钟,朋友头痛尽消,恍如做梦一般,整个治疗过程并没有揉任何头部经穴。 导引术手法极为简单,就是寻常的点穴按摩,但病因必须明确、五行必须通晓才好应用。倘若此法精熟于心,那么治病真的就如顺水推舟、庖丁解牛一般了。此术医理庞博,我也只是略窥一斑,抛砖引玉而已。 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好东西实在太多太多了。每当从《黄帝内经》等典籍中学了个一招半势,得心应手,就不禁心生无限感激之情,真要向苍天叩几个响头,以遥拜先知大德的在天之灵。难道我们竟要将家中的财宝视如垃圾,弃如敝履,用手里的茶盅去估算大海的深浅,用裁缝的皮尺去测量天空的高低,在无限的宇宙里画地为牢、打造铁窗,让人们都隔窗而望,并美其名曰为“科学的视野”。如果科学真是如此的浅薄,我们不要也罢! 丰盛的美味需要宽大的盘子,如果没有一颗无限包容的心,我们如何去承载苍天的博大厚赠?《素问》、《灵枢》、《伤寒论》便是其中的美味珍馐,等哪天有空,一定和大家一起品尝。 刮痧最适合治这些病 痧不是医者刮出来的,而是患者自己的气血所到之处而推出来的。正确的刮痧是无痛的,就像抓痒一样,感觉很舒服,出痧也很顺畅。若患者感觉刮的地方很痛,心里烦躁抵触,那刮的地方肯定不对,白白地耗费气血,而且出痧也不多。 提起刮痧,人们通常会想起乡间的老婆婆拿着铜钱、汤匙,在人们的后背前胸刮出一道道红红紫紫的血印,以治疗中暑发烧、呕吐等症,有时疗效还颇为显着。一般人认为刮痧可以祛火、排毒、美容,所以美容院、洗浴健身中心都设立了这个项目。 在西医看来,刮痧无异于损伤肌肤血管,是愚昧无知的自残行为。而正统的中医呢,也因其工具简陋、操作简单好像有失医者的身份而不屑一顾。而刮痧疗法实在是中医疗法之鼻祖、针灸之先驱。中医弃之,岂不是数典忘祖? 刮痧古称砭法,是中医治疗六大技法之一。 中医治疗六法分别是:砭、针、灸、药、按跷、导引。砭为第一法,可见其地位的重要、应用之频繁。砭法又分为刮痧、揪痧、吮痧和刺络法。 我们以吮痧为例讲解一下。望文生义,“吮”就是吸吮,用嘴嘬的意思,主要用于婴儿的治疗,由医者根据病情的不同,指导孩子的母亲在幼儿身体的相应穴位上进行吸吮,嘬出紫红痧,患儿病情即时就可得到减轻。治疗就像母亲平时对孩子的爱抚,孩子们都以为是母亲与自己嘻戏、亲吻自己,没有丝毫痛感且心情愉悦。这种治法难道不是医疗的最高境界吗?可现代中医对此竟茫然无知,且还轻视遗弃,岂不可惜? 刮痧虽然手法简单,但医理复杂,对经络走向、脏腑虚实不熟悉的人,很难正确地把握与使用。如果认为此种疗法有益无损则更是贻害不浅。请记住:刮痧是否出痧,不在于你刮的力度是否够大,而是在于患者的气血是否够足。痧不是医者刮出来的,而是患者自己的气血所到之处而推出来的。正确的刮痧是无痛的,就像抓痒一样,感觉很舒服,出痧也很顺畅。若患者感觉刮的地方很痛,心里烦躁抵触,那刮的地方肯定不对,白白地耗费气血,而且出痧也不多。 刮痧最适合皮肤、肌肉和关节的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等,疗效立竿见影,远胜于药物和针灸疗法。而对于脏腑病使用刮痧就有些力不从心、鞭长莫及了。 中医的六大治疗方法各有各的优势,各有治疗的领地:脏腑的病多用药,经络穴位的问题多用针灸,浅表皮肤的病多用刮……生活中,许多疾病的病因非常复杂,一种疾病,其脏腑、经络、表皮都可能有大大小小的问题,这就需要多种方法一起配合治疗,各自发挥在治疗上的优势,才能做到法到病除,而不是单纯依靠其中某一个法来解决。例如,皮肤浅表的疾病若用药物来治疗,药物要先入脏,然后到经络,再到肌肉,最后才到皮肤,绕了一大圈,药的力量就好比强弩之末,所剩无几了,治疗的效果还不如用刮痧立竿见影来得快。 可叹的是现在的中医,用药的不用针,针灸的不懂药,至于刮痧和按跷导引更少人精通。更有甚者,将刮痧这门纯中医的东西归结到旁门左道、民间疗法。中医技法变得支离破碎,对疾病的治疗都受限于单一的技法,难怪疗效要大打折扣了。 其实,我在这里不是要给刮痧正名,而是要唤醒同道们找回被随意丢弃的中医至宝,以重振岐黄大道。 随身携带好医生——刮痧、拔罐与按摩 刮痧是将粘着在血管壁的瘀血清除到血管外,然后再经血液重新吸收入血管,经过全身的循环,将刮出的废物从尿液排出。 刮痧会加速血液循环,对心脏是很好的锻炼,作为防病来用,安全有效。如想补肾,就光在肾俞穴拔罐;补胃呢,就在中脘和足三里拔罐。 拔罐可补可泄。补呢,就是用罐数量要少,引气集中一处。 通常在外面拔罐时总是满后背都被拔上,那主要是将气血引入膀胱经,起到利尿排毒的作用。但这对于气血虚弱的人便大为不利了。 拔罐最棒的功能就是它的引血功能。 按摩一定要找准经络,穴位找不准慢慢来,离穴不离经就行。如果肚子上压着痛,你要看痛点压在什么经上,然后就按摩腿上相应经络的穴位就行了。胃经上压痛的就按腿上的足三里,脾经痛就按阴陵泉…… 敲打和按摩的作用是相似的,可以替代使用(例如敲胆经和胃经)。 许多人家里有拔罐、刮痧板,却不会使用,只好束之高阁。现在咱们就拿下来,擦一擦,准备派上用场。 很多人畏惧刮痧,觉得那是损伤皮肤的一种疗法。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误解的原由就是你没有亲自感受过,只是凭着视觉的经验,就像西医对中医的误解一样,拒绝实际的体会,只凭感观的成见。可当你真正刮过一次,且必须找个懂刮痧技巧的人来操作,你当时就会接纳这种方法,并连呼痛快。 记得我3年前曾给一个比利时电视台的记者刮过痧,他当时不住地向我挑起大拇指称赞这种方法的神奇,没有半点恐惧与排斥,并把我送给他的刮痧板当做宝贝似的珍藏起来。可是国内的很多专家,甚至是中医专家,都在抵制或轻视这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真让人不可思议,似乎这种方法一进了健身中心就不是正统中医的东西了。其实,你就是把它算到民间土法当中,它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医疗价值。拿颈椎病这个极普遍但是很难治愈的疾病来说,用刮痧法真是手到病除。当然还有很多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如果能巧用刮痧法,将会有多少人躲过心脏搭桥的煎熬呀! 很多人问我拔罐有用吗,比刮痧如何,我怎么说呢?我会说,比刮痧还棒。真是这样吗?那当然了,这些东西如果你会用,非常地好使,而且能除大病。 一年前,我曾在香港治疗过一位中风的病人,医院诊断为不可能再站立行走的重症患者。我在她家住了12天,她便从卧床不起的状态变成了能拄杖行走两步了。我用的就是朋友从内地带去的真空拔罐。你说拔罐是不是好东西呢? 说到这里,肯定会有人说:“你就吹吧,反正也不用交税。”好,如果我的吹牛能让许多人增加一点对拔罐的信心,那我闪了自己的舌头也是值得的。 至于什么时候刮痧,什么时候拔罐,从哪里刮起,拔多长时间等等许多问题,常常会困扰着大家。我这里就较为详细地讲解一下。 刮痧最好使的工具是刮痧板,再配上一瓶刮痧油,就全了。有人觉得刮痧只适合热症、实症,这真是“千古奇冤”。其实,刮痧补虚去寒的效果更妙。某人感冒发高烧,这时有人说,刮刮痧,去去火,于是就在后背膀胱经刮痧,痧一出,火就散了,大家认为是泻火了;其实是用体内的积热把后背的风寒赶走了,所以应该说是祛寒了。说祛火呢也对,但不是你所理解的那种光热无寒的火。 刮痧最善补虚,但补的不是气血两虚的虚,而是因瘀而虚的虚。举个例子,有个朋友的右手腕不知为什么一点劲儿都没有,甚至拿不起书包,手指还总是发麻。到医院,医生说可能是颈椎或者是脑神经的问题。可核磁共振都查了,也查不出个原因。于是来问我,我说:“手发麻说明气脉是通的,只是气至血未至。”手腕部缺少气血,怎么能有力量呢?但他本人并不是气血很弱的人,所以必有阻塞之处。我于是在他的右臂上仔细查找,发现他肘部天井穴上方有一点按下去痛不可忍,已经形成了一个硬结。他说,这地方两个月前踢球时曾摔伤过,当时没管它,疼了3天就不疼了,没想到变成了瘀滞。我在他的痛点及整个三焦经刮痧,当刮到接近手腕的时候,手已经运动自如了。 如果你身体太弱,还是要先培补一下气血再刮,否则是不爱出痧的。一定要清楚,痧不是你用刮板刮出来的,而是体内的气血顶出来的。所以当我们用力刮也不出痧的时候,那就是体内的气血没顶到那里,就别再白费劲了。 有人说,出痧就是人为地造成了血管的损伤,是毛细血管的破裂。其实,刮痧是将粘着在血管壁的瘀血清除到血管外,然后再经血液重新吸收入血管,经过全身的循环,将刮出的废物从尿液排出。值得一提的是,将血管壁的瘀血清除以保持血管的弹性和空间不会变小,也是西医的梦想,但是西医无法可施,或是说施不得法,只能用扩张血管的药或抗凝剂来保持管道通畅,从而来保障供血。为了不确定的瘀血而使整个血管的血液都被抗凝,这注定要改变血液的正常成分,并人为地造成易出血症状,甚至造成血管壁失去弹性而变硬。这就好比是我们家的白墙上有一个黑点,我们只要用湿布一擦就掉了,可我们却找来了高压水枪,把整个房间都冲刷一遍,搞得是墙皮脱落、房屋损毁,真是得不偿失呀!我们小小的刮痧板却能轻易地解决血管的瘀血,这可是世界医学难题,你不觉得这很奇妙吗?消灭苍蝇,一只苍蝇拍就够了,那些洋枪大炮都派不上用场。你愿意为了消灭屋里的一只苍蝇而用大炮把你家炸平吗?医院里却经常上演着这一幕而不知不觉,或无可奈何。 仍然会有些人心存顾虑:刮痧会不会有什么副作用呀?这小心是对的,有些人是不适合刮痧的。 心脏功能弱的人很容易晕倒,尤其是坐着刮时更容易出现这个问题,一般会有心慌、头晕、恶心的症状。还有气血很虚弱的重病人不要刮,会白白耗费他的气血,这样的人刮出的瘀血不会被带走,出来的痧很久都下不去。 有皮肤病的人也先别刮,因为不知皮肤病的来龙去脉,有时会把内毒引出来却排泄不掉。 孕妇不要刮,安全第一。 癌症病人也不建议刮,会出现许多不可预知的问题。 对于有出血倾向的人来说,刮痧是双刃剑,特效和危险并存,没搞清病因情况下也别刮。 6岁以下的小孩先别刮,可用捏脊替代。 血压很高的人也先别刮。尽管刮痧对于高血压有特效,但特效的东西都不是平安药,如果不能确保安全,还是先回避风险吧! 总之,刮痧会加速血液循环,对心脏是很好的锻炼,作为防病来用,安全有效。 那什么时候拔罐呢?通常我们的肩膀很痛,用刮痧法,只要一出痧症状马上减轻;但有时刮了半天也不出痧,肩膀疼痛依旧,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病灶点很深,刮痧法触及不到;二是气血不足,体内的气血没有顶过来,瘀血就难以出来。这时用拔罐法可马上见效。病灶点深的,如果一拔很快出现黑紫印,那深层的瘀血就被拔出来了;如果还是罐下无痕,那就要耐心地在此处拔几天,每天10分钟,直到出现黑印为止。 拔罐可补可泄。补呢,就是用罐数量要少,引气集中一处。如想补肾,就光在肾俞穴拔罐;补胃呢,就在中脘和足三里拔罐。如拔的地方太多反而会将气血分散,达不到补的效果,会白白泻耗了气血。 通常在外面拔罐时总是满后背都被拔上,那主要是将气血引入膀胱经,起到利尿排毒的作用。但这对于气血虚弱的人便大为不利了。所以拔罐也是很有讲究的,不可莽撞行事。 拔罐最棒的功能就是它的引血功能。记得有个糖尿病病人,膝盖下足三里附近有个直径两寸的溃疡点长期不愈合,使用了各种消炎药,也敷贴了中药生肌散之类,都没有效果。后来我让患者每天在腹部中脘穴拔一罐,同时在患侧大腿胃经从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一路拔下来,5个罐同时拔上,连拔4天,每天5分钟,再用生肌散,一贴而愈。为什么?通过拔罐把好血引下来了,破损自然就被修复了。 你已知道了拔罐、刮痧的机理,手法还用我教吗?刮痧要顺着经络刮,最好是从上到下,这样比较顺手;刮板和皮肤保持45度以下的锐角,比较不痛。刮痧时最好能用上腰劲,这样会很省力。其实,自己去体会,手法是最容易掌握的。 拔罐操作方法也没什么严格要求,买个枪式的真空罐,省得再去点火。拔前可在皮肤上抹点润滑油,这样拔皮肤不会痛。拔的时间以觉得舒服为准,气血虚弱的就少拔一会儿。但是湿气较重的人很容易起疱(尽管起疱疗效更好),会影响洗澡和皮肤的美观,所以拔的时间不要太长,也不要拔得太紧。 再唠叨两句按摩吧。有人说,按摩的技法那么多,两句能说清吗?其实,从治病的角度来看,按摩中80%的手法都是花拳绣腿,何为补何为泻,我劝你大可不必去浪费时间研究这些,能够一招制敌,何必先摆出种花架子呢?按摩一定要找准经络,穴位找不准慢慢来,离穴不离经就行。如果肚子上压着痛,你要看痛点压在什么经上,然后就按摩腿上相应经络的穴位就行了。胃经上压痛的就按腿上的足三里,脾经痛就按阴陵泉……这只是举例,临症还有更适宜的穴位可选。再说一句按摩的方法,痛点不明显的经络和穴位按摩效果差,就像风筝线断了或半路打结了,要多按摩敏感的穴位。还有,敲打和按摩的作用是相似的,可以替代使用(例如敲胆经和胃经)。 法门很多,真想再多告诉大家几招,但我怕说多了,有人就更迷惑了,就像服装店里的衣服,款式品种越多,我们就越难挑选。 小病的治疗只需蜻蜓点水 在我们生病时,如果饮食正常,二便调顺,就不用特别紧张,备一些常用的中成药就可以轻松解决。因此了解一些常用中成药的知识非常必要。 邻居家的李太太70岁了,一向身体不错,每天清晨去公园爬山、做体操。听说这两日得了重病,我便前去探望。 一见李太太,吓了我一跳,只见她两眼红肿得像两个桃子,眼睑被挤成一条细缝,已看不见东西了,还有脖子前面起满了暗红色密密麻麻的疹子。医院看了内科、皮科、眼科,大夫也说不清是什么病,开了好几百块钱的药却毫不见效,急得老太太直哭。我把了一下脉,觉得脉象平和,不像有什么大病。又问了问大便、小便和饮食的情况,也都很正常。 我于是告诉她,没什么大病,不用着急,可能是吃了一些不洁的食物,又受了点热邪火毒。李太太听我这么一说,一下子想起来了:她一周前在早市买了一袋干虾米,回家吃后脖子上就起了许多芝麻粒大的小疙瘩。她也没当回事,就买了点皮炎膏抹上。前几天天气很热,她去参加老同事的聚会,在酷热的阳光下找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到聚会的地点,结果当天晚上眼睛就肿起来了。我说:“这就和病因对上了。” 于是让她的家人帮她去买了一瓶扑尔敏,晚上睡前服一粒。然后再买了6袋补中益气丸、3袋防风通圣丸,一共花了10块钱。早晚各一袋补中益气丸合半袋防风通圣丸,3天后她眼睛的肿胀和脖子的疙瘩都消失了。 补中益气丸能提升气血到达头面,以驱除毒邪。但如果只吃这一种药,皮肤的毒邪就会向外发。虽然也是一种排毒,但就会先肿得更厉害,然后溃脓而消,病人痛苦很大。防风通圣丸能清热、祛风、除湿、消肿,若吃一袋力较大,容易下行而祛脏腑之火,却难以上达头面,故用补中益气丸一袋载运半袋防风通圣丸直达病所,所以去病迅速。 疾病种类很多,即使有类似或相同的症状,其诱因也不完全相同,不可完全照搬治疗方法及用药。仅想以此例说明,李太太的病其实很轻,只在皮肤,但表现的症状却很重。如果错治,乱用消炎、去火、攻伐之药,必会变生它症,从此迁延不愈。 在我们生病时,如果饮食正常,二便调顺,就不用特别紧张,备一些常用的中成药就可以轻松解决。因此了解一些常用中成药的知识非常必要。 举手投足皆治病——坠足功 其实,举手投足皆是功法,行动坐卧全可修炼。你大可不必弃易从难、舍近求远! 有的人手脚冰凉,有的人尿少水肿,有的人大便费力,有的人头晕脚软,有的人睡眠不实,有的人胸闷气短……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现在咱们就学习个简单的功法,将这些症状一扫而光。 这个方法并不难,且很有趣味。请听仔细:首先,需要你显出疲惫的表情,显出慵懒的神态,像是半梦半醒,没精打采,饿了一天没吃饭,腿上还绑着大沙袋。如果达到了这种精神境界,可以说您已经学会了80%。然后我们开始“跑步”——坠着沙袋跑步(可不要真绑上沙袋,全是意念),脚步异常的沉重,刚勉强抬起一寸又重重地落下;想停下歇歇,可后边还有人推着你,使你不得不一步挨着一步地向前“坠落”。全身各处的肌肉随着脚步的起伏而上下颤动,不由自主地颤动;两手自然下垂,也可稍稍弯曲,随意放于腰间两侧,手掌处完全的“肌无力”状态。此时所有意念全部集中在前脚掌,用意念往脚底加力,使每踏出一步都好像要把水泥地砸出个坑一样。千万记住,只许用意念使力,不可使肌肉用力,不要额外地做出用脚跺地的动作。要像铅球坠地,而不是铁锤砸地,把脚想成是“自由落体”就对了。 这样的“坠步”使你的全身完全放松,气血意念贯注于脚心,很快就会打通足底的肾经,起到迅速补肾的效果;而且前脚掌是肝、脾、肾经的交汇之所,又是心、肝、脾、肺、肾及胃肠的足底反射区,对增强脏腑功能极为有效。与金鸡独立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其利尿消肿、降气祛寒之效又远胜于金鸡独立。 此乃动静之功,于身心最为有益。“动中有静风吹柳,静中寓动月照云。”将意念与肢体血脉协调一致,真乃养心治本之法。 每日在小区“坠步”米,耗时10分钟,便可使身心状态大有改观,而且会令两脚从此不再冰冷,难道不值得感受一下吗?这只是个公式,当你自己做题的时候还会有更多的自己的体会、答案和收获。 如果我们多一分自信,便多一分灵感。我相信每个人都有灵感的火花,只是通常人们认为那是幻影,而当别人拿着同样的火花点亮火把、又来照亮我们的时候,我们才开始对那亮光顶礼膜拜。 其实,举手投足皆是功法,行动坐卧全可修炼。你大可不必弃易从难、舍近求远! 有一种升阳法可以让你在瞬间强壮起来 练铜头撞树法3分钟左右,你会有焕然一新的感觉。两脚分开同肩宽自然站立,或两脚一前一后成人字。想象面前有一棵两个人都抱不过来的大树。好,现在可以用你的铜头来撞树了。 这时你会觉得蕴藏的内力喷薄而出,源源不绝。浑身的虚弱疲惫感一扫而光。更重要的是勇气和自信心会在瞬间被激发出来。 气血不足、中气下陷,会产生很多病症,诸如气短乏力、头目昏沉、倦怠思睡、大便不畅、脱肛阳痿、脏器下垂等等。大家往往束手无策,但有一种健身法可以让你在瞬间强壮起来,这就是铜头撞树法。听起来有些恐怖,我们的头都是肉长的,平时不碰它有时还隐隐作痛,还说要撞树,这是什么野蛮的锻炼法呀?其实这种方法既安全又简单,一学就会。 首先,试试自己的头是不是结实。把手攥成空拳,然后用中等力度去敲打自己的头部,大多数人会觉得头比较软弱、比较痛。好,咱们转换一下思想,加一点意念:大家都见过运动用的哑铃吧,最好是那种老式的、不能拆卸、一体的那种粗大乌黑的铁疙瘩,将这个铁疙瘩放大为我们头的形状和大小,并进一步将我们的脑袋想象成是这个实心的铁疙瘩。现在,还是我们那只攥着空拳的手,这次我们是用大脑这个铁疙瘩像铁锤那样去迎击柔软的手。这次我们敲打的力度、手法和第一次完全一样,但是我们改变了意念,结果会怎样?大多数人不会觉得头有痛感,而是觉得手有痛感,头瞬间变得坚硬了。 好,我们已经有了坚硬的铜头,现在我们可以撞树了。两脚分开同肩宽自然站立,或两脚一前一后成人字。想象面前有一棵两个人都抱不过来的大树。好,现在可以用你的铜头来撞树了。撞树的时候最好播放着有节奏的音乐,这样撞起树来更加轻松有力。树被你撞得摇摇晃晃,而你却越撞越来劲,头上已微微出汗。这时你会觉得蕴藏的内力喷薄而出、源源不绝,浑身的虚弱疲惫感一扫而光。撞完前面,撞左面,撞右面,撞后面,撞上面并把屋顶撞穿。整个撞击过程3分钟左右,你会有焕然一新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勇气和自信心会在瞬间被激发出来。这会令你大吃一惊。 这种效果卓越的健身法却不适合两类人锻炼:高血压、心脏病和有出血疾患的人(痔疾除外);还有就是脾气急躁易怒的人,这会增加他的厉气和狂暴。 这种方法适合白天锻炼,可益气助阳,而不要在黄昏和临睡前锻炼。 2016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哪里有卖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治得好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xpx365.com/clcs/3604.html |